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博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在各城市要素資源整合
2018.03.09

祥祺集團陳紅天博士接受采訪

7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博士做客深圳特區報全國兩會融合報道訪談室,就委員履職、優化營商環境、精準扶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問題接受了采訪。

談履職:委員建言要聚焦擅長熟悉的領域

陳紅天博士是連任三屆的資深委員,多年來,他在民生、經濟等方面都有不少建言。“政協委員是各個界別的專家、精英,但不是在什么方面都是專家,因此在建言獻策時應該聚焦自己擅長的領域、熟悉的領域,不要人云亦云。”

今年,他就從身邊觀察到的現象中得到啟發,把好幾個民生提案帶到了全國兩會。比如他關注到,當前,一些醫生的待遇比較低,與“敬畏生命和健康”的理念不合,也由此帶來一些社會矛盾,因此建議能進一步提高醫生的待遇和地位;他關注到當前對拐賣兒童的刑罰過輕,不利于打擊犯罪,因此建議加重拐賣兒童罪的刑罰;他關注到幼教行業還有一些不夠規范的問題,因此建議要加強行業管理、嚴格準入、增加投入……

“這些都是我看到的、有切身體會的問題,所以我希望通過提案的形式來呼吁、推動。”陳紅天博士說。

談粵港澳大灣區:讓大灣區“9+2”城市群實現共贏

今年,關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話題在兩會上備受關注。陳紅天博士表示,灣區城市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各城市要素資源整合成為合作重點。

“香港、澳門等城市在法治環境、金融服務、行政效率等軟環境建設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而內地也有很多值得港澳學習的地方,比如說我們有執行力強、高效率的政府。此外,深圳等城市有高度集聚的人才和創新資源,有很多很好的高科技企業,在人力成本、空間資源方面擁有優勢。”陳紅天博士認為,各城市優勢整合,將讓大灣區“9+2”城市群實現共贏。

近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出,投資兩百億港元開發河套片區。“在國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大的背景下,我相信這個片區會獲得很大的成功。”陳紅天博士表示,兩地優勢互補結合,會給兩地都帶來很大的收益。

談營商環境:根據企業需求調整政策營造寬松環境

當前,全國上下都非常關注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深圳在今年初出臺了《深圳市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0條改革舉措。作為一名企業家,以及大型商會——同心俱樂部的召集人,陳紅天博士說他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政府要信守承諾,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要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還提出人民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人民意愿,干得好不好要看實際效果、最終由人民來評判。這是國家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的要求,也正是企業所期盼的。”陳紅天博士對政府工作報告予以高度評價。

“國家提出要依法施政,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們希望各級政府、各個部門能夠盡快落實。”陳紅天博士以當前企業貸款到期后必須“還舊貸新”的政策給企業融資帶來較大麻煩為例,希望政府和有關部門能更多地了解企業的呼聲,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調整政策,讓企業在更寬松的環境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談精準扶貧:多建平臺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找準項目

一條湍急的河擋住了河源雅色村村民的出行路,也擋住了當地孩子們的求學路,甚至奪走過小孩的生命。一位當地老人說,他一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雅色村修一座橋。而在2017年,深圳報業集團和祥祺集團合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幫扶對象在“傷心河”上修了一座“幸福橋”,雅色村人的愿望實現了!

“去年我們集團在慈善公益方面投入了超6000萬港元,但是只有這項捐贈最讓我印象深刻。我看了這座橋的故事,很受感動——這就是精準扶貧的典型案例。雖然我們花的錢不很多,但是解決了貧困地區最迫切的需求,解決了他們幾代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惠。”

陳紅天博士表示,國家正在積極推進精準扶貧,與此同時,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有回報社會的愿望,這就需要有更多的平臺來為企業家找到更多像為雅色村建橋這樣的項目,讓企業家們積極參與其中,為精準扶貧做出更大的貢獻。

(轉發《深圳特區報》3月8日報道,記者周元春、葉志衛、石義勝、方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