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发展可借鉴深圳经验 陈红天博士吁不要头脑发热
2021.09.04

回归以来,具内地背景的公司愈趋活跃于本港地产市场。在《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下,本港不同人士用脚表态,企业亦不例外——曾豪掷70亿投资香港物业、坐拥全港最高呎价豪宅的祥祺集团主席陈红天博士,旗下祥褀集团总部就设在香港,接受本刊专访时直言,现时是香港重新出发的契机,城市规划不应再故步自封,内地优劣的经验都值得借鉴。

一度被视为“隐形富豪”的陈红天博士,5 年前始进入公众视线。皆因仅一年,他先后购入山顶地皮,再买下红磡全幢商厦。当年,他已向本刊预言:一、香港顶级豪宅买少见少,楼价难跌;二、企业总部未必留在核心地段,由中上环至湾仔一带扩展至其他地方。

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近两年,尽管香港风雨飘摇,豪宅价格仍然坚挺,证明人们对香港仍有信心,选择留下来生活及创业。”隔着电话,陈红天博士人在深圳,表示若非疫情,每晚都从深圳回香港住。

商业城市泛政治化

近期,内房积极买边境住宅地,自 2019 年以来,六幅中有三幅,就由中资夺得。被问到内房开发新界背后的盘算?“用不着动辄区‘内地’及‘香港’。”陈红天博士纠正记者:“内房都在香港上市,投地正常不过。”

再说香港市场开放,任何资金都在商言商,“举例投资写字楼,就是大型企业看好长线,所以愿意将总部落户香港;至于住宅,则是有数得计,有钱赚就会投。”

陈红天博士早年已移居香港,但在内地有庞大的业务,对香港的发展轨迹有切身体会的同时,又避免了当局者迷。他惋惜说,香港本来是商业城市,以往许多事情,被过度政治化。以“一地两检”为例,“明明是便利市民,仍然扰攘了很久”;还有新界规划,“明明地积比率非常低,为什么未能充分利用?”一言蔽之,政治拖垮施政。

讨论地产规划,陈红天博士驾轻就熟,实战经验丰富外,还有理论基础,其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中国房地产。“现在,内地的城市规划都很科学化,即使二线城市都有法定图则,每个片区通过精密计算。”

他以上海为例,就可媲美拉斯维加斯及西雅图,“竟可拿一大片土地作公园,为什么做到?因事前已计算出该区将住多少人、配多少学校、社区设施,包括球场、泳池及影院等,然后再按规划竞标。”

反观香港,即使湾仔、旺角等同样是市区重建,惟陈红天博士形容,则规划得“有点随意”了,“突然间会出现插针楼”。缺乏整体规划,连豪宅地段都不例外。陈红天博士是山顶居民,就有以下观察:“西半山街道都非常窄,然而动不动就建五六十层高楼,究竟马路能容纳多少车辆?人口有没有饱和?”

政府强弱悬殊衍生两种规划

规划乱象还有“缩水楼”。陈红天博士忆述,昔日港人会呻在大陆买到“缩水楼”,时移势逆,今日内地人反认为港楼才是真正缩水,皆因“要分摊大量公共面积”。

之所以有落差,离不开政府强弱势。首先是单位面积,内地政府较强势,所以能规范发展商,销售面积由不同部门计算,最后才通知发展商;其次是发展速度,查实流程两地相近,只是内地政府,执行力远高于香港罢了。

陈红天博士表示,全国几乎各大中城市都在更新,就是将所有地积比低、参差不齐的片区,统一给发展商规划,他相信这个模式,同样适合香港新界,“即使有村民不满意,大可按市价,倾到满意为止”。

以往,香港一提到官商合作就被扣上官商勾结的帽子。陈红天博士补充说,只要制定好游戏规则,公开进行商业招标即可。“以前很多外商觉得大陆腐败,社会高速发展时,有些规则或许未完善,惟近年已没再听闻。香港透明度更高,所有媒体都在监督,怎样勾结呢?”

他强调,香港不能再故步自封,“早期大陆很多地方向香港学习,现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香港也可反过来向内地学习。”

深圳写字楼总空置率30%

对于两地发展,陈红天博士客观中立,强调香港既要吸收成功经验,同时要避免高速发展的教训——“深圳写字楼就是灾难,各种新增办公、研发楼宇累加空置率达30%至40%!”跳出深圳,原来许多内地城市,写字楼都严重供过于求。为什么会这样?无非就是“恶性竞争”,“个个城市都争做金融中心,一有地就建写字楼,最终租不出,也卖不成,造成大量空置,甚至价格爆跌,结果由发展商到金融机构,连政府都非常头痛!”

香港需要警惕。“中央提出大湾区,思路正是区域分工、协同发展。同样地,若套落新界,也不是有地就建写字楼,盲目发展成商业区,不应头脑发热,至于如何科学决策?则留待政府自行研究了。”

被问及“深圳超越香港”的说法,陈红天博士就事论事,表示论人均GDP,“香港仍然远超深圳”,他还是那句,“好的东西值得借鉴,不好的则引以为鉴”,认为香港无需要全盘学习内地。

“香港高度市场化,这种氛围历百年形成,每个人只要尽本分,政府不必过度干预,仍能如常运作。”陈红天博士说:“尽管过去有些耽误,惟香港仍有许多地方,明显领先深圳,甚至其他内地城市,例如香港人敬业、经营意识很强。”

用金融孵化科创

当年陈红天博士移居香港,最欣赏这里的司法制度及营商环境,此优势仍然存在,“我作为商人体会非常深刻,融资绝对领先大陆。成本低、政策连贯,而且国际化”。

原有优势能如何充分发挥?“目前,首要考量还是解决住房问题,其次则是发展高科技,香港有条件成为科技孵化基地。我身边有些朋友拥有具商业价值的科研专利,也是在香港这边融资。”

不应只有四大家族 年轻人需要新榜样

陈红天博士发迹于深圳,原本是位中学教师,八十年代末转行从商,后来更加创业,并成立祥祺集团,他称但凡能赚钱都会涉猎,所以由房地产到旅游等,旗下业务遍布全球,主要从事投资。

香港仔在内地发围

他曾经忆述,过往“盲目向往”香港,九十年代初决定移民,来港后却受尽白眼,今时今日仍经常被说成“深圳富豪”——事实却是早于回归前,已是香港永久居民,直至今天都视香港为家。

芸芸职衔当中,陈红天博士担任“同心俱乐部”主席近十年。这个俱乐部特别之处在于,70%会员是香港永久居民,惟普遍香港人却不知道。“顺丰王卫、富力李思廉都是正宗香港仔,他们回内地创业非常成功,为什么这些香港故事,总是被香港人忽略呢?”他有感而发。

陈红天博士不以为然地指出,香港社会熟悉的企业家名字,仍然停留在上一代,例如李嘉诚、李兆基,“四大家族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今天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同从前,所以也要换批人塑造新榜样”。

若然用数字来说话,陈红天博士表示,传统香港的地产企业,其实已很难称得上为“偶像级企业”,皆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他的朋友圈中,便已经不乏公司规模“动不动就几千亿、几万亿市值”。确实,翻查俱乐部的会员名单,就知道猛人云集了——当中包括腾讯的马化腾、比亚迪的王传福等。

他还不忘补充:“迈瑞医疗的徐航先生,他控股的公司市值达6000亿,他都是香港永久居民。”

抛开对大湾区偏见

之所以细数“成功案例”,陈红天博士无非是想带出“内地机遇”,尤其希望勉励年轻人,应该要“推开心窗”,“大湾区对香港来说,其实真是好机会,大家不要有偏见!”并语重心长说:“一个理性成熟的人,应该是哪里有利于自己,就往那里去发展,为什么年轻人不考虑回去、尝试寻找机会,而一定要挤在香港呢?”

陈红天博士呼吁,若然有志创业的话,实应认真思考,“国内有很大发展机会,还有很多更成功的人!”话说回来,陈红天博士本身都是成功“香港故事”——从百呎蜗居,住到山顶豪宅,因为他非常勤力,而且把握每个学习机会。

他曾经跟本刊分享,九十年代来港后,就报读澳洲遥距课程,硕士毕业后,刚巧碰上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在港招生,所以博士论文就研究房地产。他强调,学位都是很辛苦读回来的,“其实当时已很忙,也赚很多钱,但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只有钱,还要有思想”。他非常鄙视“买学位”这种行为。

成功非侥幸。陈红天博士爱看书、日读 10 份报纸,也趁空档写文章,批评土豪欠修养。“我受了香港人的文化影响:守法、按规矩办事、有合同精神,不喜欢那么多邪门歪道。”他曾这样形容自己。

(转自香港《信报财经月刊》,记者李润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