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發展可借鑒深圳經驗 陳紅天博士吁不要頭腦發熱
2021.09.04

回歸以來,具內地背景的公司愈趨活躍于本港地產市場。在《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下,本港不同人士用腳表態,企業亦不例外——曾豪擲70億投資香港物業、坐擁全港最高呎價豪宅的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博士,旗下祥褀集團總部就設在香港,接受本刊專訪時直言,現時是香港重新出發的契機,城市規劃不應再故步自封,內地優劣的經驗都值得借鑒。

一度被視為“隱形富豪”的陳紅天博士,5 年前始進入公眾視線。皆因僅一年,他先后購入山頂地皮,再買下紅磡全幢商廈。當年,他已向本刊預言:一、香港頂級豪宅買少見少,樓價難跌;二、企業總部未必留在核心地段,由中上環至灣仔一帶擴展至其他地方。

時間證明他是正確的。“近兩年,盡管香港風雨飄搖,豪宅價格仍然堅挺,證明人們對香港仍有信心,選擇留下來生活及創業。”隔著電話,陳紅天博士人在深圳,表示若非疫情,每晚都從深圳回香港住。

商業城市泛政治化

近期,內房積極買邊境住宅地,自 2019 年以來,六幅中有三幅,就由中資奪得。被問到內房開發新界背后的盤算?“用不著動輒區‘內地’及‘香港’。”陳紅天博士糾正記者:“內房都在香港上市,投地正常不過。”

再說香港市場開放,任何資金都在商言商,“舉例投資寫字樓,就是大型企業看好長線,所以愿意將總部落戶香港;至于住宅,則是有數得計,有錢賺就會投。”

陳紅天博士早年已移居香港,但在內地有龐大的業務,對香港的發展軌跡有切身體會的同時,又避免了當局者迷。他惋惜說,香港本來是商業城市,以往許多事情,被過度政治化。以“一地兩檢”為例,“明明是便利市民,仍然擾攘了很久”;還有新界規劃,“明明地積比率非常低,為什么未能充分利用?”一言蔽之,政治拖垮施政。

討論地產規劃,陳紅天博士駕輕就熟,實戰經驗豐富外,還有理論基礎,其博士論文題目是關于中國房地產。“現在,內地的城市規劃都很科學化,即使二線城市都有法定圖則,每個片區通過精密計算。”

他以上海為例,就可媲美拉斯維加斯及西雅圖,“竟可拿一大片土地作公園,為什么做到?因事前已計算出該區將住多少人、配多少學校、社區設施,包括球場、泳池及影院等,然后再按規劃競標。”

反觀香港,即使灣仔、旺角等同樣是市區重建,惟陳紅天博士形容,則規劃得“有點隨意”了,“突然間會出現插針樓”。缺乏整體規劃,連豪宅地段都不例外。陳紅天博士是山頂居民,就有以下觀察:“西半山街道都非常窄,然而動不動就建五六十層高樓,究竟馬路能容納多少車輛?人口有沒有飽和?”

政府強弱懸殊衍生兩種規劃

規劃亂象還有“縮水樓”。陳紅天博士憶述,昔日港人會呻在大陸買到“縮水樓”,時移勢逆,今日內地人反認為港樓才是真正縮水,皆因“要分攤大量公共面積”。

之所以有落差,離不開政府強弱勢。首先是單位面積,內地政府較強勢,所以能規范發展商,銷售面積由不同部門計算,最后才通知發展商;其次是發展速度,查實流程兩地相近,只是內地政府,執行力遠高于香港罷了。

陳紅天博士表示,全國幾乎各大中城市都在更新,就是將所有地積比低、參差不齊的片區,統一給發展商規劃,他相信這個模式,同樣適合香港新界,“即使有村民不滿意,大可按市價,傾到滿意為止”。

以往,香港一提到官商合作就被扣上官商勾結的帽子。陳紅天博士補充說,只要制定好游戲規則,公開進行商業招標即可。“以前很多外商覺得大陸腐敗,社會高速發展時,有些規則或許未完善,惟近年已沒再聽聞。香港透明度更高,所有媒體都在監督,怎樣勾結呢?”

他強調,香港不能再故步自封,“早期大陸很多地方向香港學習,現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香港也可反過來向內地學習。”

深圳寫字樓總空置率30%

對于兩地發展,陳紅天博士客觀中立,強調香港既要吸收成功經驗,同時要避免高速發展的教訓——“深圳寫字樓就是災難,各種新增辦公、研發樓宇累加空置率達30%至40%!”跳出深圳,原來許多內地城市,寫字樓都嚴重供過于求。為什么會這樣?無非就是“惡性競爭”,“個個城市都爭做金融中心,一有地就建寫字樓,最終租不出,也賣不成,造成大量空置,甚至價格爆跌,結果由發展商到金融機構,連政府都非常頭痛!”

香港需要警惕。“中央提出大灣區,思路正是區域分工、協同發展。同樣地,若套落新界,也不是有地就建寫字樓,盲目發展成商業區,不應頭腦發熱,至于如何科學決策?則留待政府自行研究了。”

被問及“深圳超越香港”的說法,陳紅天博士就事論事,表示論人均GDP,“香港仍然遠超深圳”,他還是那句,“好的東西值得借鑒,不好的則引以為鑒”,認為香港無需要全盤學習內地。

“香港高度市場化,這種氛圍歷百年形成,每個人只要盡本分,政府不必過度干預,仍能如常運作。”陳紅天博士說:“盡管過去有些耽誤,惟香港仍有許多地方,明顯領先深圳,甚至其他內地城市,例如香港人敬業、經營意識很強。”

用金融孵化科創

當年陳紅天博士移居香港,最欣賞這里的司法制度及營商環境,此優勢仍然存在,“我作為商人體會非常深刻,融資絕對領先大陸。成本低、政策連貫,而且國際化”。

原有優勢能如何充分發揮?“目前,首要考量還是解決住房問題,其次則是發展高科技,香港有條件成為科技孵化基地。我身邊有些朋友擁有具商業價值的科研專利,也是在香港這邊融資。”

不應只有四大家族 年輕人需要新榜樣

陳紅天博士發跡于深圳,原本是位中學教師,八十年代末轉行從商,后來更加創業,并成立祥祺集團,他稱但凡能賺錢都會涉獵,所以由房地產到旅游等,旗下業務遍布全球,主要從事投資。

香港仔在內地發圍

他曾經憶述,過往“盲目向往”香港,九十年代初決定移民,來港后卻受盡白眼,今時今日仍經常被說成“深圳富豪”——事實卻是早于回歸前,已是香港永久居民,直至今天都視香港為家。

蕓蕓職銜當中,陳紅天博士擔任“同心俱樂部”主席近十年。這個俱樂部特別之處在于,70%會員是香港永久居民,惟普遍香港人卻不知道。“順豐王衛、富力李思廉都是正宗香港仔,他們回內地創業非常成功,為什么這些香港故事,總是被香港人忽略呢?”他有感而發。

陳紅天博士不以為然地指出,香港社會熟悉的企業家名字,仍然停留在上一代,例如李嘉誠、李兆基,“四大家族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家,但對于年輕一代來說,今天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同從前,所以也要換批人塑造新榜樣”。

若然用數字來說話,陳紅天博士表示,傳統香港的地產企業,其實已很難稱得上為“偶像級企業”,皆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他的朋友圈中,便已經不乏公司規模“動不動就幾千億、幾萬億市值”。確實,翻查俱樂部的會員名單,就知道猛人云集了——當中包括騰訊的馬化騰、比亞迪的王傳福等。

他還不忘補充:“邁瑞醫療的徐航先生,他控股的公司市值達6000億,他都是香港永久居民。”

拋開對大灣區偏見

之所以細數“成功案例”,陳紅天博士無非是想帶出“內地機遇”,尤其希望勉勵年輕人,應該要“推開心窗”,“大灣區對香港來說,其實真是好機會,大家不要有偏見!”并語重心長說:“一個理性成熟的人,應該是哪里有利于自己,就往那里去發展,為什么年輕人不考慮回去、嘗試尋找機會,而一定要擠在香港呢?”

陳紅天博士呼吁,若然有志創業的話,實應認真思考,“國內有很大發展機會,還有很多更成功的人!”話說回來,陳紅天博士本身都是成功“香港故事”——從百呎蝸居,住到山頂豪宅,因為他非常勤力,而且把握每個學習機會。

他曾經跟本刊分享,九十年代來港后,就報讀澳洲遙距課程,碩士畢業后,剛巧碰上北京對外貿易大學在港招生,所以博士論文就研究房地產。他強調,學位都是很辛苦讀回來的,“其實當時已很忙,也賺很多錢,但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只有錢,還要有思想”。他非常鄙視“買學位”這種行為。

成功非僥幸。陳紅天博士愛看書、日讀 10 份報紙,也趁空檔寫文章,批評土豪欠修養。“我受了香港人的文化影響:守法、按規矩辦事、有合同精神,不喜歡那么多邪門歪道。”他曾這樣形容自己。

(轉自香港《信報財經月刊》,記者李潤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