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海稻攜手企業精英共建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
2020.10.18

10月16日, “同心同夢·共建糧基——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共建行動啟動大會”在深圳隆重舉行。中農海稻“堿稻中心”聯手以陳紅天博士、馬蔚華博士為代表的著名企業家,共建“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

會上,“堿稻中心”副主任楊記磙表示,以海水稻為核心品種的“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核心內容為“億千百萬”計劃,力爭在十年內,修復改造1億畝鹽堿和灘涂地,建設10個萬畝國家級海水稻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國家新增耕地1000萬畝,帶動100萬農戶脫貧和就業,每年為國家增收500億斤優質海水稻米。

水稻科技領域的第二次革命

據了解,海水稻發源于廣東湛江。發現人陳日勝,經三十多年艱辛研究形成的海水稻育種成果,被譽為“水稻科技領域的第二次革命”。中農海稻公司海水稻系列品種,具有極強的耐鹽堿能力、抗逆性,最高可在土壤PH14、鹽分12‰的鹽堿地生長。此外,種植海水稻將起到修復、改良鹽堿地的效果。試驗結果顯示,種植海水稻3-5年后,可將中、重度鹽堿地改良為可供一般農作物生長的良田。據悉,相關技術已獲國家專利保護。

“在吉林的白城的海水稻試驗基地土壤pH值達到14,鹽分含量達8‰,測產結果兩個品種畝產量達1070斤,是鹽堿地水稻種植的奇跡。”楊記磙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年來,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面臨三個方面的壓力:一是耕地面積的壓力。由于城市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18億畝紅線壓力加大;二是農藥與化肥的不當使用,以及環境生態改變,造成次生鹽堿地面積的不斷擴大,糧食產能降低;三是由于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使我國糧食進口不確定性增加。

“我國鹽堿地總面積高達15億畝,其中5億畝為可利用荒地,這將成為緩解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潛在資源。”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同心俱樂部主席、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博士表示。

強強聯手推進海水稻量產

中農海稻成立的“鹽堿地(海水稻)創新中心”(簡稱“堿稻中心”),由著名水稻育種家、中國科學院謝華安院士擔任中心主任,組建了8個由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對海水稻進行種質資源研究。

在此基礎上,中農海稻引入了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終身)、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博士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博士為代表的戰略投資人。“退休后我一直從事公益事業,我覺得糧食產業是最大的公益。”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啟動儀式上表示。

陳紅天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雙方的合作將是一個創新,企業家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與良好的商業管理,與科學技術、專利成果相結合將對產業發展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

除陳紅天博士、馬蔚華外,新加入的戰略投資人還包括:全國政協委員、金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舒心博士;全國政協委員、京基集團董事長陳華;廣東省黨代表、深圳鵬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航;全國政協委員、中洲(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黃光苗;深圳市政協常委、卓越集團董事局主席李華;深圳市深科發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永寧6位企業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農海稻在種植模式上采取“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楊記磙教授表示,農民的農田將由合作社統一集合,生產的海水稻將由公司收購,再銷售到市場,消費扶貧是中農海稻助力農民脫貧的形式之一。

至2019年,中農海稻公司已在12省33個種植基地完成了不同生態區的新品種試種及區域試驗,同時進行了廣泛的測產,試驗品種(品系)畝產可穩定在400-500公斤。經檢測,所產稻米均為品質優良的海水稻弱堿米,品質達到國家優質大米標準。2020年已進入規模化量產,生產面積達30多萬畝,目前已進入收獲期,豐收在望。

大會由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協辦、深圳市扶貧協作和合作交流辦公室提供支持。中農海稻董事局成員、基因組所相關科學家等領導專家出席了本次活動。

(轉自《南方都市報》10月17日報道,記者葉霖芳)